拓展性课程《科技模型》课程纲要
课程名称
科技模型
设计者
方平
适用年级...
/
315 次浏览/
校本教材
他的诗,带着他黑洞洞的眼睛,带着大山悠远的气息,带着对乡土深情的眷恋。寄寓一个远离家乡的孩子对生命、社会、哲学的思考。
蒲公英
夹缝中生存的蒲公英
柔软的腰
清纯的花儿
&nbs...
/
360 次浏览/
校本教材
第三节:多练多读多修改,避免用词的用力感
要想学生在诗歌写作过程中,用词不用力,自然一定要多读优秀诗人的作品,通过多读优秀诗人的作品,内化为自然的用语手法。教师作品的引领,只是引领一种思维,但最终要写成美妙的诗,课外的阅读非常重要。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,感受诗歌语言表现的魅力,可自然习得诗歌语言表达的习惯。
除了多读,多练笔亦更为重要,反复练笔的辅之以教师的反复修改,使得学生诗歌作品一次比一次灵动,想象力的扩展...
/
370 次浏览/
校本教材
第二节:虚实相生成自然之诗意
诗歌语言表现的极致是:一切未点明,但一切已说明。学生在初次写诗的时候,很难把握好这个度。或是用语过于直白,或是过于虚无,刻意追求诗歌。
如:
春
春来到
&nb...
/
311 次浏览/
校本教材
第一节:学会从凡物中寻诗意
当学生可以独立成诗,诗歌内部拥有意象和反常搭配的语言表现形式的时,部分学生的诗作容易呈现“刻意诗意化”。语句和意象的传达都非常牵强附会,使得语言缺乏灵动的气息。
如:
泡沫
冯嘉琦
&nbs...
/
336 次浏览/
校本教材
第二节:细腻思维,把握节与节之间幽微的关系
当学生可打开自己的想象力,并且拥有写多节诗歌的能力时,便要引导学生考虑所写节与节之间的关联。其关键是内在要呈现层递关系,并且要在最后一节的最后几节,留有结尾的意味。当学生初次写诗歌的时候,难免会有不完整感。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未对诗歌进行整体你的收束。
如何收束亦是个难点,因为诗歌本身具有自由的特点,却又要求其在结尾部分,带给读者或者是想象的空间,或者是哲理的思考,或...
/
314 次浏览/
校本教材
第一节:打开想象力,学会拓展诗歌内容
待学生会写完整的一节诗时,他们又会碰见一个重要的难题:即写不长,常写完一节便卡在那。一方面是由于初次写作,本身难度系数较大;另一方面是因为想象的思维未充分打开。不过,学生的想象空间定然是有的,只是未被激发而已。所以教师有必要作好引导工作。
有时候想象力的打开需要外界事物的触摸,一旦触碰便会由此及彼,由彼及此。有次便让学生到操场上坐着,直观地感受阳光的触摸,因为不接触,仅靠...
/
295 次浏览/
校本教材
第二节:如何写好一节诗
现代诗歌每个句子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,而句子与句子之间也有其内在的链接,同时句子与句子的走向完成诗歌内部的节奏。而节与节的关联与走向,则完成诗歌整体的走向。关于句与句的联系,以及节与节的联系,基本都是以笔者的诗为讲解的模板。因为面对自己的诗,剖析起来更简单,学生也更有一种亲近感。所以,现代诗歌写作的最关键是教师必须自己会写诗歌,否则诗歌写作教学无从开展。
&nbs...
/
313 次浏览/
校本教材
第一节:击破“打油诗”
当学生了解以上知识点后,便开始实践写诗歌的过程了。一般给个题目,让学生自己写首诗。初次写诗的学生,笔法都比较粗糙,基本上无视理论知识,仍旧是停留在类似打油诗的水平上。这时候,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,一般我总以学生的诗歌为例在黑板上进行现场步步修改,让学生清楚地明白正确与错误,到位与偏差的区别,只有这样学生会在一次次的修改中,其语言表达方式和诗歌内在的结构都会逐渐趋于完善。以下便是笔者现场修正学生诗歌的...
/
297 次浏览/
校本教材
第二节:认识诗歌意象特点
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,是意和象融合的复合体,是作者主观心意和客观物象凝聚的具象表现。艾青在《诗论》中对意象进行过诗意的描绘:翻飞在花丛,在草间,在泥沙的浅黄的路上,在静寂而又淡然的阳光中——它是蝴蝶,当他终于被捉住,而拍动翅膀之后,真实的形体与摧残的艳色,伏贴在雪白的纸上。所以意象就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,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诗文的内在之意。
所以,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,表达...
/
318 次浏览/
校本教材